不读史不出游

不读史不出游

枝分缕解散文2025-08-05 21:41:16
在寒暑两假结束后同学们见面寒暄,互相问候对方在假期中去到过的名胜古迹如何如何,很经常的听到这么一句话,某处某处,特无聊,就那几个破土墙,可没意思了。然后大呼被坑,你可记住了啊,别去,千万别去,不值当的
在寒暑两假结束后同学们见面寒暄,互相问候对方在假期中去到过的名胜古迹如何如何,很经常的听到这么一句话,某处某处,特无聊,就那几个破土墙,可没意思了。然后大呼被坑,你可记住了啊,别去,千万别去,不值当的,然后问者顿悟,我记住了,坚决不去!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中国美景如云,山川河流美不胜收,怎么到了国人眼中就沦落至此了?当然了,也不是所有景区都中枪,但确实一些文化古迹被列入了所谓的黑名单。
中国的历史太长,不单单是简单的自然山水,更多的还是人文山水,简单的美景人人都能看,比方说是热带雨林的自然景色,谁看了也得长叹:真漂亮!但是让游客们冷不丁参观一下古城遗址,大部分人都纳闷:这啥啊,几个破土堆,几堵破墙,看啥啊?这旅游的,这钱花的,忒冤枉了!然后众人拂袖而去,在心中和朋友圈默默拉黑这个地方,表面上这么一看,确实是景区的不是了,多无聊啊,留不住游客,但是细细想来真的如此?
中国历史太长,留下的遗迹不计其数,如此灿烂的文明史值得国人骄傲的,相信这个观点没人反对,但是,真正读历史的人有多少?有人说,我不是历史专业的,读那些有啥用?我对历史没兴趣,我想传达的观点就是历史不是几个人读就可以了,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做的事情,连自己本国自己家的事情也搞不清楚,说大了那叫忘本,说小了就是出门旅游颇为无趣,试想如果旅客在出行之前就对目的地颇有了解,比方说陕西的统万城,一千六百年前赫连勃勃大王修的不朽之城,在此城发生过不少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事情,那么游客们就不是仅仅看的自然山水,而是人文山水了,看的是几千年前的大军压境,烽火连连,摸着古城墙油然而生的历史穿越感将思绪带回1600年前,然后又渐渐带到当下,王朝更迭人事迁移灰飞烟尽,那几堵破槛的城墙也就显得不是那么无聊了。
这就是导游的作用了,告诉人们那时什么时候的东西,可惜时间太过仓促,没有给人思考的时间,讲完咱就下车看,连个过度也没有,人都没有想象的时间,这就造成现在尴尬的局面。
再者有一个很心酸的事情,山东有个于谦祠,我估计现在大部分人除了知道有个相声演员叫于谦都不知道历史上的于谦是何许人也了,旅游旺季于谦祠人迹寥寥,只有几个外国人郑重的对这位大明国士深深的参拜,这就是当下国人对历史的忽视,从而导致对传统文化,伦理纲常的丧失,以至于出现现在人情淡薄人心不古的社会,当然,扯远了。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不读史不出行,为了咱的传统文化能继续传承从下去,也为了各位在旅游中增加些乐趣,个中轻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荷不在此议论,谢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