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拾贝

艺海拾贝

凶犷杂文2025-05-21 09:02:36
1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一样,既是对心灵奥秘的发现,又是对自然奥秘的发现;不过艺术创作更倾向于前者。这种发现是感性的直觉,直指自然的本质和人类的本质。有时,这种感性的直觉比理性的思考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更广更


1
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一样,既是对心灵奥秘的发现,又是对自然奥秘的发现;不过艺术创作更倾向于前者。
这种发现是感性的直觉,直指自然的本质和人类的本质。有时,这种感性的直觉比理性的思考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更广更深,理性的思考难以认识或认识不到的地方往往感性的直觉能够充分把握。因此,在某些时候,艺术比科学反映的更快更全面。例如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反映了未来世界的现实;我国古代的神话小说折射了今天的科学现实,像《西游记》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被今天的电视实现了。
2
创作总是先于批评。一切的批评都是对创作的分析、归纳、总结。它能引导人们对创作的欣赏,可以指导创作,但永远也不能作为创作的规范和准绳。否则,必将扼杀创作的生命。因为创作的本质在于一个“创”字。
3
要赋予语言文字生命力,使之“活”起来,必须要对所表现的对象有深深的理解。阅读时是把语言文字进行“形象还原”,写作时是把形象进行“文字固化”。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

4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和生命。所谓“灵性”、“才气”,应当是指情感的生动变化和气韵的摇曳多姿。
艺术欣赏中的情感体验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次的反复咀嚼。这就是作品可以反复欣赏的重要原因。情感的生发是多层面多阶段性的,因而对艺术品的欣赏可以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的,且每一次的观感都是不同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是一切艺术欣赏和创作的源泉。
5
哲学是理性思维高度发展的结果,艺术是感性思维高度发展的结果,美学则是二者完美结合的结果,因而美学被称之为“艺术的哲学”。
6
为什么艺术家的行动总是偏激的?因为行动总是为情感所驱动,不到极端,情感便不能宣泄到极点;行动的极致是情感趋向极致的必然表现。
7
最伟大的艺术家,就是最容易也最深广地深入事物内部的人。他们能破译树林的语言、群星的奥秘。把这种破译表现出来,就是艺术。
8
有多少内容,就有多少形式与之相适应,而与某一特定内容相适应的形式只有一种。艺术家就是要穷自己所能把这种内容用最适合他的形式表现出来。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要表达的东西都表现出来,只能表现其中的一部分;这表现出来的一部分,应是艺术家感受最深刻、最受震撼的部分。
9
艺术欣赏中应尽量以感觉行事,不可介入思维过多。一旦介入思维过多,则会削弱感觉,使感觉难以深入作品的欣赏的内核。因为艺术作品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构成。最完美的艺术乃在于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10
艺术创作中的“变形”含义有二:无意中对生活内容的分解组合;有意识地在审美形式上的分解组合。
11
“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艺术论》第4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其实,人的感情并不一定要传达给别人,只要发泄出来就会感到愉快。但是,没有一定对象的发泄总是不够痛快和彻底的,因此才有了契诃夫笔下“马夫”形象的塑造。
12
艺术欣赏如果用逻辑思维来推导,则会变的无比简单,例如某些名著的故事情节简单到枯燥无味;而一旦用情感来体验,则其意义和内涵将越来越丰富。这也是要求艺术欣赏者必须有丰富的感情的原因。
13
舞蹈也是感情的表现和宣泄。欣赏舞蹈时,只有设想自己也是一个舞者,才能深刻领其中的艺术魅力。最为激动人心处,就是舞者与自己和他人的心灵融合无间之时。京剧等戏曲艺术莫不如此。一甩水袖,一挪碎步,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含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14
艺术作品就是某中独特的感觉和思维。“艺”表现在技巧性,“术”表现在“人各有体”、“人各有思”的变化性、复杂性。独特的艺术作品是思维、情感达到某种特定的广度和深度所决定的。
15
作品如何才能纵深开拓?其一,需要对情感的长期体验和浸润。艺术作品中的特定氛围一旦深入则不可轻易中断,如果中断再行进入,则需重新酝酿感情;有时甚至再也难以达到原有的氛围。其二,需要持续不断的思考,并使之深入深入再深入。其三,反复不断的修改。

附记:以上片思来源于1992年至1997年间平时阅读之后的点滴思考。其时年本人正处于二十来岁的年龄,足见当时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这都是留给以后做大的理论文章用的,如今时过境迁,不再有当年的雄心。回看来时路,感慨良多。弃之可惜,于是留下这些难以割舍的片段,以资纪念。
(2007、4、19)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