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这里静悄悄

山村这里静悄悄

周传瑛散文2025-08-08 11:53:03
我认为村庄可以分为三种。城中村、铁路公路附近的村庄及偏僻的山村。城中村最为热闹。除了原有的住户外,还有大量的租房户。他们大多是外地来城里的打工仔。因为住户多,因而带动了村里商业经济和娱乐行业的繁荣。特
我认为村庄可以分为三种。城中村、铁路公路附近的村庄及偏僻的山村。城中村最为热闹。除了原有的住户外,还有大量的租房户。他们大多是外地来城里的打工仔。因为住户多,因而带动了村里商业经济和娱乐行业的繁荣。特别是小型的网吧和康乐球馆,星罗棋布,象鱼网的网眼一样繁多。公路铁路旁的村庄也是人口众多,仗着交通运输便利的优势,不锈钢生产业、肉类加工业、水果加工业层出不穷。有工厂就有工人,村庄里自然也是聚集了许多外来打工者。这两类村庄的格局大多是新住宅区和老住宅区泾渭分明。新住宅区高楼林立,主要分布在入村口及宽阔村道的两旁。交通方便,是新开辟的地带。而老住宅区很少老住户,主要是出租房。而山村,因为处于山间,交通不发达,许多本村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中住户稀少,因而与前两类是闹静两重天。
秋天的一天,我有机会来到一个山村――潮安县铁铺镇大坑村旅游观光。穿过绵长的村道,来到村口。远远望去,整个村庄绿树掩映,屋舍层层叠叠,沿山坡呈梯级状分布。纵的村道多是坡路或由石阶构成。整个村庄纯一色的老住宅区。不见有装修漂亮的别墅。据说这个人口1015人的村庄现在只有少数的老人和小孩留守着。
我们此来有两个目的,一是参观革命母亲李梨英的故居,一是到村后的山上采摘多尼果(一种酸甜可口的山中野果)。
在一位老妇人的指点下,我们朝革命母亲李梨英的故居走去。空气清新,和风习习,清爽宜人,有一种久违了的舒畅。一路上村道崎岖不平但又不失整洁干净。村舍的房前屋后,种着一小畦一小畦的蔬菜,许多人家的门户关闭着。有些人家养着狗,还未走近就能听到狗吠声。当我们走近一家人家,埕前本来趴着的狗见有生人,便起身边吠边朝我们而来。这家的大门敞开着,门边倚着一位十多岁的小姑娘,她瞄了我们一眼,便对狗呵斥了一声,狗马上乖乖的跑回原地了。
同来的几个男同志边走边大声说笑,前面是一排破败的矮屋,走在他们后面的我经过其中的一间房门紧闭的屋前时,听到屋里急速地栓上门栓的声音。一路上只见到一户人家开扇铺窗在卖猪肉和熟鸡等食品。
革命母亲李梨英的故居,两房一厅。厅是敞开式的,里面空无一物。两个房间房门铁将军把守着。墙粉刷一新,屋梁是新换的。屋前埕口竹篱笆悄悄的立着。
村庄依山而卧,我们绕过蜿蜒的山路奔山上而去。一路上有一些龙眼树,可惜树上的龙眼都成龙眼干了,无法入口。我们来到山窝,见到一个水库,水库干涸。绕过水库的堤坝,走不多远就是多尼果树了。好多多尼果已又干又硬,呈乌黑色,毫无光彩。好不容易才找到呈深紫色的。摘一颗咬上一口,味道倒是能寻回童年吃多尼果的记忆,清香酸甜,但手一点也沾不到该有的紫红色的汁液,丝毫没有记忆中的吃时手上衣服上沾满红色汁液的尴尬。这让我很没有那种吃多尼果的满足。
从上山到下山没遇到一个人,山象秃顶人的头发,稀稀疏疏的树丛和杂草,有山地7300亩,耕地610亩的诺大的大坑村,现在居然见不到大片的庄稼大片的树林。可以说这里已是荒村僻岭,穷山恶水,人烟稀少。见我吁嘘不已,朋友说,现在的山区处处都是这样,有的山村甚至留守的老人孩子都被接走,成为空村。
离开山村时,村前的粉色的木槿花和紫色的牵牛花正艳,使我想起了一首唐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