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桂花

南山桂花

抵止散文2025-08-04 15:25:22
南山的桂花又开了。一到秋天,南山的桂花就渐次盛开,远远近近的人,就相约了往南山去,看桂花,喝桂花酒,也有些喜好诗文的雅者,还在山上赏月。南山山高,又在大河边上,月自是清朗、明丽。一点点,从南山背后爬上
南山的桂花又开了。
一到秋天,南山的桂花就渐次盛开,远远近近的人,就相约了往南山去,看桂花,喝桂花酒,也有些喜好诗文的雅者,还在山上赏月。南山山高,又在大河边上,月自是清朗、明丽。一点点,从南山背后爬上来,升上天空。
一次,我去南山,看黄山抗战遗址。
黄山是南山诸多山中的一座。南山不只一座山,有好多座,像涂山、黄山、汪山、岱山、真武山、亭子山,大致有八九座吧。因在重庆南岸,故称南山。
过去,涂山的峭壁上镌刻着“涂山”两个大字,有几丈高大,就是在江北这边看,也觉得它大得不得了,气势逼人。山麓的长江中还有夫归石,传说是大禹妻涂山氏望郎归的地方。也有人说叫“呼归石”,就是呼唤丈夫归来的意思。而黄山则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地,蒋介石的官邸云岫楼、宋美龄的别墅“松厅”,以及当时美军顾问团的官邸、宋庆龄的别墅等,都在黄山,掩映在挺拔的苍松间。这些建筑中,云岫楼地理位置最高,建在一小山坡上。云岫楼是一青砖小楼,距宋美龄的“松厅”有一二百米远,中间是青石阶,石阶两边是苍松,也间杂着桂花树。不过主要还是松树多,或许是松树更适合南山的气候吧。
但在黄山,我也看到不少生长得粗大而郁郁葱葱的桂花树,如侍从室前那些桂花树,就长得很高大、茂盛,想来已经有些岁月了。
侍从室是一排小青砖平房,木格窗,木柱樑。这种小青砖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但记得儿时在溉澜溪住家时,因紧邻一旧时的花园,却是常见的,那花园,好像是叫吴家花园吧。
那么,侍从室是干什么的呢?实际上就是警卫室,警卫部队驻地。
抗战初,南京沦陷前夕,国民政府西迁重庆,重庆作为陪都,就成了国民政府所在地。当时,黄山不但有蒋介石官邸、宋美龄别墅和美军顾问团的别墅,还有马歇尔官邸,美、英、法等国使馆,众多的侨民别墅和国民政府的军事指挥中心。蒋介石官邸云岫楼的底楼,就是作战室。墙上有军事地图,全国军事力量及指挥人员分布图。一张旧式的办公桌上,有一台很老式的摇柄电话机。
我伫立在电话机跟前,看了很久,我想,那些战火纷飞、国难深重的岁月,一道道抗战的作战指令,或许就是通过这台电话机发出去的吧,如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
刚落过一场雨,风吹来一阵阵清凉。
很幽静,不时响起一声两声蝉声,是那种新蝉的叫声。
我看了看那些枝叶在风中摇曳的桂花树,确实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岁月的留痕。这些桂花树,大者树干直径约二尺粗细,高数丈。刚生长的新叶,在阳光下泛着一种油绿的光芒。风吹过,叶片儿翻卷,发出一阵令人遐想的簌簌响声。
我想,这些桂花树,或许就是那时栽下的吧。从树干的粗细不一看,或许当时移来这里时,这些桂花树就大大小小不一,不然,怎么大的那么粗大,小的又相差了许多呢?
如果真是那时栽种下的,那么,这些桂花就不仅是风中的幽香与美,而是有一种苦难深重的意义了。重庆大轰炸时,那位当年曾被南岸老百姓称作“汪医生”的汪精卫,叛逃当汉奸后,不就告诉日本人,如何轰炸重庆,尤其是轰炸黄山的蒋介石官邸吗?当年南山,该是经历了怎样的灾难啊!空袭警报不断,炸弹尖啸掠过头顶,山上被炸出一个个老大的土坑,粗大的松树被拦腰炸断。惨兮痛兮!
可南山,依旧是南山,最终也没被日本人炸塌,仍耸立着。
南山似乎亦可称之为南山山脉,它是大巴山支脉铜锣山被江水横切,形成铜锣峡后,峡的南段,因在江南岸,便被称之为南山。自古以来,围绕南山的故事传说也很多,但多与水有关,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此故事讲的是大禹治水时,曾于涂山一人家借宿,得以与涂山氏相识,后娶为妻。铜锣峡就是大禹治水时,用挖天耙三耙挖开的。再如“江上三塔,三塔镇水”。江上三塔是指江北溉澜溪的头塘塔,南岸觉林寺的报恩塔和南山上的文峰塔,此三塔,无论从何地看,都只能看见两塔,隐一塔,而三塔不见面,故能镇水。
南山因在长江南,与重庆城和江北隔江相望,过去,长江上没桥时,南岸与城里或江北都是被江水分隔开的,往来江上只有靠船,古时是木舟,后来便是渡轮了。大致有这样几个渡口:海棠溪,窍角沱,还有就是弹子石。弹子石上坡,是南山,窍角沱上坡,是南山,海棠溪上坡,也依然是南山。
实际上,这些渡口都是在南山脚下。
记得儿时在江北溉澜溪住家时,常在河边玩耍,或放风筝,或摸鱼,或夏天下河洗澡,放滩、斗浪。偶一抬头,就看到河对岸的南山了。现今的人说,南山是重庆的一叶肺,可儿时不懂,就觉得它是一座山,高耸的山。满山的树,隐藏林间的寺庙、道观,诵经声、木鱼声,再就是陡峭的峭岩。
记得一年,我认识了一个诗人朋友,很年轻,很有才气,也很有几分狂傲之气的那种。诗人朋友的家,就在南山脚下的海棠溪。
中秋节快到时,他约,中秋节去爬南山,学一回古人,喝桂花酒,也顺便看看南山的月亮,赏赏桂花什么的。
我说好啊,说真的,我生来还没赏过月,也没喝过桂花酒,柑子酒倒是常喝,因为老家是柑橘之乡,房前屋后,哪里都是柑橘树。一年下来,哪家也都要泡上一两坛柑子酒。可桂花,却是少见。为什么少见?那玩意儿,既不能吃,又不能喝,就是开花香那么几天,还让一阵风给吹刮跑了。
中秋那天,爬上南山时,已经接近黄昏时分了。
那时的南山没如今这么些酒楼、农家乐什么的,也就更莫说后来的“泉水鸡”了。因而也就没如今这般嘈杂、喧闹,要安静许多。
已经记不得当时是爬的那座山了,汪山、黄山?只记得我们选了靠山边的一简陋的饭馆,临窗坐了。饭店的店子不大,但很干净、清爽。从窗外,不时有一阵阵桂花的幽香飘进窗来。我探头王窗外看了看,窗外的桂花,正开着簇簇的花朵,散发着阵阵幽香呢。
诗人朋友点了菜,并要了两碗桂花酒。
刚落座,他就问我:“晏殊有一篇《中秋月》诗,读过吗?”
我摇了摇头。
诗人朋友就说:“我倒是读过,但也只记得后边两句:‘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很孤寂、冷清,想来诗人不是赏月,是在伤月了。”
“看来诗人是独自向月,有些寂寞、索然。”我也说道。
说来,古人赏月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