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民家的晚餐
今年四月下旬,我们慕名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云南香格里拉,除了游览那充满神奇色彩的自然景观,还在导游“牦牛宝宝”的“忽悠”下,参加了一个每人160元钱的自费旅游项目,即到藏民家吃一顿晚餐。虽说价钱贵了点却很
今年四月下旬,我们慕名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云南香格里拉,除了游览那充满神奇色彩的自然景观,还在导游“牦牛宝宝”的“忽悠”下,参加了一个每人160元钱的自费旅游项目,即到藏民家吃一顿晚餐。虽说价钱贵了点却很开心,至今印象深刻。我们要去的这户藏民在香格里拉市郊区。天色将晚,我们一行三十多人乘大巴前往。路上导游简单介绍了藏族的风俗习惯和注意事项,并教我们学会了几句藏语,比如“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牙兄、牙兄牙拉兄”(好、非常好的意思)。他用生硬的汉语给大家介绍说;“今天晚上要到藏民家吃地道的烤全羊、喝青稞酒,希望大家猛劲吃,放开量喝,有多大本事使多大本事。唱歌嗓门越大、跳舞把地板跺的越响主人越高兴。”近几年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并通过发展旅游来带动周边牧民致富奔小康,政府专门在郊区选定了一批家庭条件好的藏民,作为旅游接待点。
我们的车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在一所上下两层的大房子前停下来,由于事先来过电话,主人早就等在那里夹道欢迎客人,一边献着洁白的哈达,一边敬着青稞酒。登上木楼梯,穿过宽阔的外走廊,来到二楼大厅。哇塞!这么大屋子,足有二百多平方米,中间有三根直径一米多粗的松木大柱子,据说在这里是房柱越粗表明越富有。四周的木墙上雕满了龙、凤、花鸟等,其精美让人叹为观止。天棚上画的是寺庙里常见的以蓝色为主调、红黄相间的各种图案,给人一种既神圣又富丽堂皇的感觉。屋的角落里支着一个煮奶茶的大铜壶,由于刚熄火不久,屋里烟味仍然很浓,开始有些不习惯。屋的四周整齐地摆着两排很矮的长条木桌和条凳,我们落座以后,主人很快就端上了热腾腾的奶茶和奶酪、炒青稞、青稞饼等各种小吃。我们一边品着香喷喷的奶茶,一边看主人教我们如何制作藏粑,所谓藏粑就是在碗里放少许青稞面,然后倒入一些奶茶,用手和成面团就可以吃了。不过比例一定要合适,太稀太干都不行,开始我就把奶茶倒多了,不得不又加面,结果做多了,很不好意思。正吃着自己亲手制做的藏粑,女主人又为我们每人端上了一大碗鸡蛋面,据说这是当地牧民自己种的纯绿色食品,吃了几口,果然面香味十足,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多少年没闻到这样的香味了,一碗面很快就吃了个精光。热身小吃过后,接下来便是大餐,即吃烤全羊和烤乳牛。只见两个人抬着一只赫红色油光光的烤羊来到屋中间,一会用刀切,一会用手撕,动作及其熟练,可谓游刃有余。大家看得目瞪口呆,早已直咽口水了,哪还等得,直催导游“牦牛宝宝”赶快上手帮忙。不一会儿功夫,一盘盘香喷喷的烤肉就送到每个人面前,可能是饿了的缘故,也可能是烤肉的香味太诱人了,盘子刚放下就迫不及待地吃将起来。我抬头看去,那狼吞虎咽的吃相全没了以往的斯文,撕肉的,啃骨头的,碰杯喝酒的,忙的不亦乐乎。虽然以前在内地也吃过烤肉,但那感觉和现在比绝对不一样。
酒过三巡,看客人吃的也差不多了,热情的主人开始为大家表演节目。首先上场的是主人的儿媳妇,一曲高亢的《青藏高原》唱得回肠荡气。接下来儿子、女儿、女婿都依次登场,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水平都那么专业,我怀疑是不是外请的,导游说在藏族这样的家庭多得很。特别是老爷爷和老奶奶用藏语边唱边跳的一首《在北京的金山上》,让所有的人赞叹不已。两位老人头发已经完全花白,黑红的脸庞布满了皱纹,看样子年龄至少在75岁以上。可唱起歌来嗓子依然那么洪亮,底气十足,跳起舞来步伐还是那么轻盈。从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年轻时的影子,领悟到了什么是歌舞之乡。难怪导游说他们藏族是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看来确实如此。
唱完歌,主人一家人又全部出动跳起了《锅庄舞》,把晚会推上了高潮。可能被这浓烈的气氛所感染,很多游客早已按捺不住,纷纷下场跟着比划学跳起来,跺的地板咚咚直响,没上场的则随着节拍,有节奏地拍着巴掌,也不管意思对不对,拼命地喊着刚学会的那句“亚兄亚兄亚拉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会的不会的都拼命地喊,尽情地跳,整个屋子响成一片。跳热了,干脆把衣服甩在一旁,喊渴了,喝口奶茶继续喊。此时人人都近乎疯狂,直到深夜还依依不舍。
回来的路上,高原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悦耳的歌声还在耳边回荡,大巴仿佛在拉着我们奔向天堂……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打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rowneplazamlh.com/html/sanwen/xsf8uu7ihh2y.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