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沉默

不想沉默

移樽就教杂文2025-08-03 21:29:07
有一个大学生刚刚参加工作,刚毕业的他年轻气胜,遇到不平的事总要站出来说两句,小到工作实际,大到医院管理,但他的谰言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同,反而领导想这个后生怎么愤世嫉俗的?不懂“潜规则”?后来几年过去了,
有一个大学生刚刚参加工作,刚毕业的他年轻气胜,遇到不平的事总要站出来说两句,小到工作实际,大到医院管理,但他的谰言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同,反而领导想这个后生怎么愤世嫉俗的?不懂“潜规则”?后来几年过去了,这个大学生在大环境中饱受熏陶之后,终于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小卒,一个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更不能发号施令的小卒。他开始变得沉默,脸上愤然的表情也变成恭敬了。这时他开始转运了,从一个小卒步步高升。这就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吧。
而还有一位大学生,他把领导的管理办法看在眼里,心想这样下去,这个单位没有什么大发展了。于是,他果断地选择了离开,领导也不赏识自己,还是找个更好的伯乐吧。后来,他辗转于几个单位中,发现原来都是大同小异,这个世界本就不完美,你又怎么能要求你的领导都是优秀的管理者呢?同样不优秀的领导却是发现了他的管理才能,并对他委以重任。这个故事就叫“天生我才必有用”吧。
两个人,其实最终都选择了沉默。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还有人说:“沉默是金”。适当的沉默可以给你思考的时间,可以给别人留下无尽的暇想,而“祸从口出”,原来,有些话说不说会是两种后果,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因为潜意识里,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只相信自己的看法才是真理。
而那些不想沉默的人,说到底也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那么最终谁又能说服谁呢?换得不愉快,又何必呢?人说“旁观者清”,但没说这个旁观者“清”了之后是否告诉正在“迷“中的当局者呢?恐怕,只是看客而已。
许多时候,人们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所以,教训是用失败换来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上都有很多可以避免的失败,只不过,幸运的人遇见了热心的“旁观者”,并听取了逆耳的意见。而不幸的人一种是不能听取意见,另一种更不幸,那就是他压根没遇到任何人,只能不可避免地去遭遇失败。
每个人都曾经遇到热心的“旁观者”,但是却往往不能采取他们的意见,而是自以为是地继续做着美梦。
当一个人选择沉默时,或许意味着他已经成熟,同时,青春也已经远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