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怎么建

灾后重建怎么建

挺带杂文2025-07-09 02:45:04
昨晚,看到腾讯上的一则消息《征集唐山人的来信 援助四川受灾同胞》。就此,我想针对震灾之后重新建设谈谈我的看法。唐山地震时,我只有几岁,但对地震当时的情形记忆颇深。大地震发生后,逃生的人们都聚集到了街道
昨晚,看到腾讯上的一则消息《征集唐山人的来信 援助四川受灾同胞》。就此,我想针对震灾之后重新建设谈谈我的看法。
唐山地震时,我只有几岁,但对地震当时的情形记忆颇深。大地震发生后,逃生的人们都聚集到了街道两侧,都是惊慌失措的样子,由于是夜间发生的地震,而且又值夏季,大家穿得都很少。待情绪稍稍稳定后,在未发生余震的间隙,大人们冒险到屋子里拿了些衣物、粮食等急用的东西。(由于震中在市中心区及丰南一带,所以我们村震情较轻,后来听地震较重村的人说,他们是去倒塌的房舍里扒东西的。)后来,村民们聚集到附近一个较大的空场。在那里,人们又用从家里,或附近学校、机关拿来的一些木棍(记得当时本地很少有竹竿,主要就是一些小树般粗细的木棍。)、塑料布等物品。先用柴禾在地上垫起一层,然后用木棍做支撑物搭成三角形,再在上面蒙上塑料布,就这样做起了简易窝棚(当时村子附近并没有看到什么帐篷之类的救援物资),震后的好长时间一直住在那里的。后来,不再震了,家里又用土坯、木桩等搭起了简易房,房子不大,但一直住了好几年。市里也是一样,只不过当时市内的房屋多是砖砌的房子,因此,市内的简易房大多都是用那些从废墟中捡起的砖头建成的。以至后来普遍传唱着一首顺口溜“登上凤凰山,放眼望唐山,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至于现在美丽的新唐山,都是在那之后又重新建设的。唐山的发展,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援,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山人的自救互助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让唐山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迅速掘起。
现在的情况和以前不同了,外界的帮助比以前多多了,而且现在的建筑材料也比以前种类多了,有了更多的选择性。比如,用带泡沫的彩钢建简易房屋非常方便,还有钢结构之类的材料等,这都能保证让灾区人民很快地住上房子。但是在灾区开展自救互助仍然是非常必要的,不要有等靠思想,只有广泛地开展自救互助,才能让灾区人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至于城市建设,我想政府可以在先安置好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后,首先建设一批面积小的楼房(前提是抗震),用于简易房中的人们迁居过渡,等以后城市有了新的发展后,这批楼房可用做城市的廉租房或廉住房。农村的建设则要统一规划,按统一的抗震标准设计,把房子盖成真正的抗震房。(唐山地震后,当时许多农村群众盖的房子仍然是不能抗震的房子,直到十几、二十几年后才大多重新翻盖成比较坚固的房子。)
 我想到的只有这么多,在腾讯的这条征集来信的消息后,我看到了一个网友的留言,非常让人感动。“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灾区的亲人们有13亿人在和你们共同抗灾,再大的困难都是很渺小的!!坚强汶川!!”是的,有13亿人们和你们在一起,再大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