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印象之三:八廓街与玛吉阿米

西藏印象之三:八廓街与玛吉阿米

调下散文2025-04-25 16:09:11
刚刚下过一阵不大不小的雨,凭窗望去,几道绚丽的彩虹悄然划过低垂的苍穹,在雨雾迷朦中,与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片朦胧的绿天地相接,构成一幅海市蜃楼般的梦幻。现在已经是晚上8:45分了,梦幻渐渐远去,
刚刚下过一阵不大不小的雨,凭窗望去,几道绚丽的彩虹悄然划过低垂的苍穹,在雨雾迷朦中,与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片朦胧的绿天地相接,构成一幅海市蜃楼般的梦幻。
现在已经是晚上8:45分了,梦幻渐渐远去,太阳已经从我对面拉鲁湿地的山顶坠落下去了。可是,云仍在半山腰悠然地飘动,山顶上那片刚刚被雨水洗过的天空,也依然明媚而深邃得如大海一般。
趁着风雨过后是彩虹的好心情,我大致计算了一下,从今天早晨我们用完早餐开始,一直到晚上八点多钟,短短十来个小时,拉萨一天降雨竟达四五场之多。如此频繁的降雨,不要说在我们东北几乎不可想象,即便在夏季多雨的江南,可能也并不多见。要不是亲身经历,我简直不能相信仲夏里的拉萨,竟然也是一个娃娃脸。

今天我们游览了拉萨著名的八角街、大昭寺和布达拉宫。
早晨九点钟左右,我们打着雨伞,出现在大昭寺前的八角街头。还不到十点钟,雨过天晴的阳光,便明晃晃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了。
奇怪的是,尽管阳光很强烈,照在人裸露的皮肤上有针扎般的刺痛感,可是我穿了三层衣服竟然没有丝毫热的感觉。
八角街(也称八廓街)位于拉萨市区东南,是一条围绕大昭寺周边呈六边形的街路。八角街既是西藏信教僧众的转经路,也是拉萨非常繁华的商业街。我们随着转经僧众和游客们的人流,沿着八角街前行,便可以在八角街两侧看到许多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店铺和摊床。
据导游讲,著名的大昭寺正门朝西开,这与许多寺庙的正门开在正南,即坐北朝南向有很大不同。至于为什么,她向我们解释说,佛祖既然生活在西方极乐世界,寺门朝西大概也是为了与佛祖方便沟通吧。
八角街上,也就是在大昭寺正门前,有一座不大的广场,广场临近大昭寺一侧,树立着一左一右两座高耸入云的“旗杆”。“旗杆”自下而上缠满五色经幡,在明净的蓝天和洁白的云朵衬托下,显得十分庄严和圣洁。导游告诉我们,这两座“旗杆”样的东西,其实不是旗杆,而是藏族地区特有的风马杆,上面缠绕着和迎风飘动的五颜六色的布条子,既叫经幡又被称为风马旗。风马旗上面印满了经文,它和我们在藏地常见的经幡作用一样,主要还用来祈福,风马旗飘动一次,则象征着人们向佛祖祷告一次经文,祝愿所用见到她的人平安吉祥。
八角街上的人很多,除了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绝大多数人还是到此来转经的藏族同胞。他们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单身一人,或结伴而行。他们有手里拿着转经桶的,有手里拎着一串念珠的,有手里什么也没拿的。他们或摇动经桶,或嘴里默诵经文,顺时针沿着这条古老的街道一路走来。
顺时针走进八角街不远,我们可以在左手路边拐角处,看到一幢黄颜色的两层小楼,在小楼的中部,还有一幅身着藏装的女子画像,旁边写有一行文字(“未嫁娘”)。据说,这幢小房子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经约会情人玛吉阿米的小酒馆。墙上画像中那位女子,就是当年美丽漂亮的玛吉阿米。
“守门的狗儿呀,你比人还机灵,别说我黄昏出去,别说我清晨才归。”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那一日,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桶,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今天,当我们站在路边,抬头向那座小楼的窗子眺望的时候,当我们有幸读到仓央嘉措传世的这几首情意绵绵的诗歌时,我们该是怎样一种心情?又该作何感想呢?
据导游介绍,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十四岁时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玛吉阿米是活佛在酒馆中偶遇的女子,她如月亮一般美丽漂亮。十年后,仓央嘉措为西藏政教斗争殃及,被清廷废黜,解送北上。在道经青海湖时,中夜循去,不知所终。

在八廓街,我们时常见到有人向路边一座座一人多高既像白塔,又很像葫芦状的建筑里投扔燃烧物,袅袅青烟在塔顶端的开口处随风缭绕。这个白色的既象藏区常见的白塔,又与葫芦十分相似建筑的下方有一方洞,许多信教僧众就是将手里的东西,从这方洞里扔进去让其燃烧的。据导游介绍,这个在我们内地很少见的小建筑名叫“煨桑”,类似于内地庙宇中用来烧香的香炉,藏民向里面投扔的东西除了青稞、青稞粉外,还有一种叫作“柏香”的植物。柏香是由柏树针叶晾晒而成。
“煨桑”在拉萨许多街路的道边都有,主要还是方便转经的僧众驱邪避灾和祈福,这与我们内地民众逢年过节、遇事烧香敬神大致相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