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远去,影残留

人远去,影残留

屏匿散文2025-05-25 06:15:27
喜欢在没有课的时候一个人跑到学校的图书馆,翻翻建筑期刊,看看建筑书籍,喜欢书里洋溢着的淡淡墨香,墨香流转,于无声无息中传递着力量。书是打开视野的钥匙,是满足求知者求知欲的最佳精神食粮.……抱着崭新或纸


喜欢在没有课的时候一个人跑到学校的图书馆,翻翻建筑期刊,看看建筑书籍,喜欢书里洋溢着的淡淡墨香,墨香流转,于无声无息中传递着力量。书是打开视野的钥匙,是满足求知者求知欲的最佳精神食粮.……
抱着崭新或纸张泛黄的书籍,深深体会着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种如粟,书中自有车马族一句潜在其中的独特魅力。数不清的图片与文字在眼前飘过,但有一本书,一个人的名字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他的身影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笔尖旋转,书写下潜于心中的情感,是崇拜,是仰慕,抑或是……
他是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他是一位艺术家以建筑为工具表达他对生活对自然的积极回报,他是富有诗意的幻想家是自由思想的个性主义者,他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时光匆匆,岁月无声,带走无数英雄名,斯人已去,留给世界的不仅仅是一道背影,大浪淘沙,依旧淘不尽的是沉淀于河海深处的精华和瑰宝。
从1887年以绘图员身份受雇于阿德勒和沙利文在芝加哥的事务所,直至1959年以92岁高龄谢世,他纵横建筑界七十余载,建成建筑四百多件,他对美国中西部宽广的自然草原情有独钟,他尊重土生土长的美国文化为美国人量身定做属于美国人的生活居住空间,他注意发掘事物的内在潜力冷峻的批判流行时尚,他为美国建筑从折衷主义向现代主义发展的蜕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和无尽的创造力使得他的作品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每当被问及他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一件时他总是会微笑着回答“下一个”。
师承建筑大师沙利文,他尊重恩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自己的建筑理论和方法。
他坚持崇尚自然的建筑观,坚持接近自然,模拟自然,忠于自然材料,适应自然气候;他坚持美国的建筑文化,坚持打造活的有机建筑;他坚持技术为艺术服务坚持表现材料本质,坚持创立连续运动空间和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这独一无二的坚持原则成就了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美名,也让他在世界建筑史的话卷上留下流光绚烂的一笔……
他对空间和体量有着不同与常人的感觉,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他的人性化设计让人处之欣然。这与其幼时喜欢的积木玩具息息相关。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及圆柱体无穷无尽的组合的感觉于手间挥之不去,使得他对美拥有独具匠心的认识即美是一种有秩序的构成形式。
他打破传统方盒子建筑,将建筑城市与园林绿化再统一,表达其建筑的悠长,宽广,深远。他建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草原式住宅,其低矮的屋檐,硕大的挑檐,连续的带型窗,舒展的不对称形式等显著特点在美国大地上掀起了“草原风”,他认为“设计是自然的提炼是一种纯几何方式出现的因素”,他设计的草原大宅影响力之大让后代建筑师望尘莫及。
他尊重材料本性,于瀑布之上建立“方山之宅”,跨越在瀑布之上的房子是诗人的梦想,一幢悬挑于瀑布上的房子是工程师的梦想,悬挑的楼板在后面的石墙和自然山石中锚固,水在客厅中缓缓流动,建筑,山,石,水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使梦想变为现实。结合对自然对结构的科学技术两种浪漫主义,“考夫曼住宅即流水别墅”成为了无与伦比的世界著名现代建筑,引来的参观者数不胜数。
他建造于纽约市的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从方案到建成历时十六年,在这里他晚年圆与螺线的主题达到了高潮,这座建筑也将其一生创作生涯中使人类生活具有旋律感和诗意的笃信的理念推向了极至。其不同寻常的流动有机内部空间成为了后代建筑师灵感的源泉。
他曾在著作中写到“每一位伟大的建筑师都是,并且必须是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必须成为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有创见的解释者”,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建筑师他做到了!他的名字被载入了世界建筑史册,被后人崇拜和敬畏,他所抵达的高度更成为了后代建筑师的冲刺目标和榜样。
手中捧着的依旧是这本不算厚,纸张微微泛黄,凝集着一代大师一生建筑实践以及建筑观念和方法的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籍,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没有大面积的彩色图片,没有华丽的包装,却在朴实无华中传递着力量,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并具灵魂的建筑大师。
笔尖依旧旋转却写不尽作为一个学习建筑的晚辈心中对前辈的仰慕和敬畏,喜欢并感谢着这本在不经意间发现的好书。
觅得一本好书似偶遇一位知己般欣慰与喜悦;读得一本好书似在温暖午后手捧一杯香茗于窗前看庭前花开花落般惬意;读得一本好书似一场及时雨滋润干涸大地般畅快,又如细细的泉水滋养着河床细腻温暖。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递知识不可缺少的媒介。读一本好书,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会有信仰,信念,未来抑或更多……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