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不是理由
据报载,某穷乡僻壤有一陋习,凡一生未生育过子女的妇女,不论她曾经为社会、集体、亲属付出过多少,在她们年迈体弱时,皆被送到一个被当地称为“尼姑庵”的地方,依靠一些“上香人”微薄的施舍艰难度日(可那并不是
据报载,某穷乡僻壤有一陋习,凡一生未生育过子女的妇女,不论她曾经为社会、集体、亲属付出过多少,在她们年迈体弱时,皆被送到一个被当地称为“尼姑庵”的地方,依靠一些“上香人”微薄的施舍艰难度日(可那并不是个“香火缭绕”的地方),过着食不果腹,凄风苦雨的生活。这不仅是对她们人格的侮辱,也是对她们的劳动、社会价值的摒弃(毕竟,她们曾为社会作出过贡献)。人们恐很难相信,这样一族弱势群体,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竟住在一个被“爱心”遗忘的角落。当某报记者问及当地父母官,知不知道“尼姑庵”,知不知道有一群老人正遭受着当地的歧视,过着极端凄苦的生活时,你道这些所谓的父母官怎么回答?他们说:知道,可当地经济太差,着实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想想这些不是理由的理由,真是可笑之极。穷,是理由吗?
那些所谓的父母官们没听说过“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吗?”他们没听铁人曾说过“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吗?父母官不就是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解决各种“疑难杂症”,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吗?如果连最基本的“经济”都有了保障,还有什么不好解决的?还要你父母官干啥?焦裕禄当年是否说过“给我几千万,我来治理兰考问题”呢?
当那些父母官觥筹交错时,有没有想到那些可怜的老人一日三餐尚无着落?当他们正卧躺在至少是舒适、温暖的寝室时,可曾想到那个正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尼姑庵”?夏日里,里面是“小河躺水”,冬日里,里面是“寒风穿‘肠’过,还有老人饥寒交迫的呻吟。然而,那些可怜的老人们不会象诗圣杜大人那样,一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唱得天下人皆知,无不为之扼腕叹怜。而她们只会默默地承受、忍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难想象,当那些父母官看到自己的父母、孩子住在那个“尼姑庵”里时,他们会不会也说,很想帮助他们,可就是没钱呢?
今朝大雨滂沱,本能的爱心又使我想起了远方有一群孤寡老人,如果此刻,那里也正下着大雨,而她们必定还在饿着肚子,哆嗦着身子,望着窗外一片烟雨迷茫的天空,正痴痴地发呆......而我,也终于按捺不住,要拿起我挫劣的笔为她们摇旗呐喊。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打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rowneplazamlh.com/html/zawen/xd6i48d8hrm2.html
相关文章